从医疗器械看进博会催化力:进口产品争相国产化本土企业出海更有底气浩瀚体育app下载
发布时间:2023-11-08 04:51:34

  在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进博会(下称“进博会”)举办期间,第一财经注意到,有进口医疗器械“黑科技”正逐步实现国产化,更具议价空间,可及性也更强;也有本土厂家通过参展逐渐让核心技术与产品“出海”,参与全球竞争。

  “这款双百CT完全是由我们在沈阳的科学家团队进行研发的。它在全球的两个生产基地一个在以色列,另一个就在中国苏州,目前,该CT在苏州工厂的产能已经占到了整个系列的70%以上。”位于7.1号馆的荷兰皇家飞利浦公司此次带来了多款“中国智造”,公司影像设备相关负责人在现场告诉第一财经,双百CT是国产化中的“明星产品”。

  该负责人告诉记者浩瀚体育app下载,双百CT的优势在于“百万像素高清图像”“百万秒次球管保障”。“该CT的国产化率已经超过了90%。”该负责人说,国产化后的双百CT,不但其影像扫描速度是常规的两倍,CT的使用年限也达到3年甚至4~5年之久,大大节省了国内医院的开支,“由于双百CT的型号各有不同,落地价格在几百万至1000万元不等。”

  记者还了解到,国产化后的双臂CT也逐步在日本、韩国、印度以及东南亚等国家落地,且“销售情况还不错”,现阶段,包括美国、东南亚以及少部分欧洲地区的发货,也都是由苏州工厂完成。

  另一款连续6年参展进博会的“达芬奇手术机器人”,也在今年8月获得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,并在10月实现了国产化。

从医疗器械看进博会催化力:进口产品争相国产化本土企业出海更有底气浩瀚体育app下载(图1)

  “国产化过程中,我们将机器人的屏幕界面从英文改成了中文,国内医疗机构的操作人员会更容易上手操作,而其它诸如影像传输、画面精度、机械传感等则与进口机器人保持一致,也已通过相关标准的评估。”进口进博会现场,直观复星“胸腹腔内窥镜手术控制系统((也称国产达芬奇Xi手术机器人))”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。

  该负责人称,整个系统可以分成3个部分:影像触摸界面、患者手术台(包含4个机械臂)和医生控制台,“该系统未来可以应用于泌尿、妇科、普外、胸外及小儿外科等领域。操作人员可以直接用手指在影像触摸界面上标记,交流更直观,也可以通过3D裸眼目镜,获得多维度的术中影像。未来,该系统有望下沉到更下一级的市场。”

  而记者也从直观复星了解到,复星旗下的另一款CAR-T药物也是在未全面上市时通过参展进博会为公众所熟悉。这一方面提升了先进药物在国内患者群体上的可及性,另一方面,也能促使行业整体的有序进步。截至7日下午,记者获悉,该系统已收到了来自国内医疗机构的多份意向签约书。

  “近年来,我们自主研发的智能疫苗冷柜(分为光伏、冰衬两个版本)已经陆续出口到了非洲的多个国家,包括尼日利亚、加纳、刚果等,帮助当地解决一些由于供电不稳定导致的疫苗储存环境不佳等问题。”海尔生物产品经理公维三在进博会现场告诉记者,冰衬版本的冷柜通电1次可以维持10小时,保障了疫苗接种的有效性、安全性,“此次进博会举办期间,越南、秘鲁等国家的交易团队对智慧化的疫苗解决方案都很感兴趣。”

  公维三说,以尼日利亚为例,公司为当地卫生部门提供智能疫苗柜从配送、安装到后续维修的整套服务,尤其是一些偏远地区的触达,当地服务商会采取自行车、摩托车、骆驼的方式来解决“支路”的配送问题;同时,公司还在当地建立了公卫培训中心,为医护人员提供专业疫苗接种技能和知识。

  “由于不同国家对于检测设备的进、出口要求(包括报关、清关等)都不同,运输时间也较难掌握,因此我们曾在‘出海’过程中遇到过不少挑战。”科宝智慧医疗是一家专注于细胞形态学检测设备研发与销售的厂家,运营总监孙可佳告诉记者,浩瀚体育平台公司常年拓展海外渠道,目前设备已销往泰国、菲律宾、美国、巴西、利比亚、伊朗等国家。

  “根据不同国家的需求,我们要开发不同类型的设备。比如,由于人口居住分散、样本量也不大,菲律宾当地卫生部门青睐小型、轻便、且不需要冷链运输的设备和耗材,我们的产品就非常匹配。”孙可佳说。

  进博会能为上述医疗器械全球化发展提供哪些路径?本土产品“出海”还将有哪些新方向?

  上海理工大学“一带一路”医疗器械监管科学研究院副教授张培茗表示,近年来,随着国内医疗器械采购政策的调整,本土生产的医疗器械在竞争中优势越来越明显,促使跨国医疗器械企业加速本土化布局。跨国企业过去在海外生产的高端医疗器械现在直接在中国生产,将进一步降低医疗器械的价格,老百姓在医疗中会逐步受益。

  张培茗还称,现阶段,国内市场竞争不断加剧,使国内企业开拓海外市场的意愿增强。数据上来看,我国向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出口医疗器械的贸易额也在近几年不断增加。但由于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数量多,各个国家的监管政策法规差异又较大,对于中小企业来说,开发这些市场难度很大。

  “但令人期待的是,我国的医疗器械监管国际话语权逐步在提升,不断在推动各国医疗器械监管互认,相信未来进入海外市场的难度会有所降低,中国制造的医疗器械产品将更容易走向全球。”张培茗说。